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组织收看“领航课程思政 落实立德树人”课程思政专题报告的情况说明

发布日期:  2020/06/02  投稿: 李芮珂   浏览次数:   返回

 5月15日-5月20日晚,人民网公开课开展了以“领航课程思政 落实立德树人”为主题的系列“课程思政”专题报告。我校的6位专家倾情分享上海大学的课程思政经验,展示了上海大学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果,讲述了我校从“大国方略”系列课程到人工智能系列课程的一系列创新设计,再到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讲述了从整体校到领航校的建设历程,讲述了学校的顶层设计、院系主体作用、名师示范表率、教师收获成长,学生体验认同,讲述了线上线下课堂的思政育人,讲述了课程思政名师优课的诞生过程。我院教职工准时收看,并积极进行了交流和总结。


“综合英语”课程作为英语系核心课程,学分数量大、课时多,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机会大。该团队的教师在观看系列报告后,作出了如下感想,并表示会积极地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

 “课程思政的本质是立德树人,理念是协同育人,结构是立体多元,思维是科学创新。”

 “听了讲座后深刻体会到英语专业教师可以深入挖掘各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通过探究中西语言与文化发展背景,根据课程特点,突出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从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除了侧重培养学生的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文本内容适当导入课程思政元素,结合当下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教书与育人相统一,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观教育同频共振,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人格,并提升文化自觉与自信。”

 “本次课程学习收获满满,感受良多。通过课程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是知识传授,也是思想沟通;思政工作需融入教育教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教育的核心是立德树人,教师要在自己的学问和人格魅力上多下功夫,一站上讲台学生信服你了,就好育人了。根据“三全育人”,我们还要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在课堂上下从各个方面做好一个老师应该做的,从而影响到学生,往往老师的一句话一个行为可能就影响学生的一辈子。”

 “课程思政和每门课都息息相关,立德树人是对所有教师的要求。这不仅要求我们积极思考,发掘具有学科特点的教育内容和切入点,也要求每个教师反思自身言行,是否为学生树立了爱国、敬业、诚信、认真的形象,真正做到“言传身教”。”

 “教书育人从心出发,热爱课堂、追求真理,用人文之精神引导学生向善向真向美。”

 “课程思政并非空洞的概念,也绝对不是一种装饰和修饰,它应该实实在在地融合贯穿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之中,成为一种理念、一种指导我们日常教与学的根本。课程思政的本质是立德树人,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引导学生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全面发展。”

 

 文学团队负责英语专业高年级的文学方向专业课程的教学,该团队的教师也发表了自己的感想。

“去学习了以后,感觉团队合作共同建设课程更能出成绩。”

思政就时做好教书育人,这个讲得透彻,时刻记着。”

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讲得好。”

课程思政不能流于形式,要结合我们的课程特点实现立德树人,对老师其实要求很高。”


 视听组负责英语系基础的听力课程等的教学任务,她们在19日-20日的课程结束后认真观看了线上讲座,并且线上分享了心得。

不能为了课程思政而思政,课程思政在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从板书到言行举止都会影响学生,带给学生启迪的往往是不经意间的几句话。”

“讲思想不用标签化,任何科目/课程只要能培养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就是做到了应有的思政。”

“经济学院的很多课程作业多,但是上完后学生觉得收获也很多,痛并快乐着。”

“教师要在自己的学问和人格魅力上多下功夫,一站上讲台学生信服你了,就好育人了。”

新时代,新要求,新使命,感觉到教书育人的重担。我们要和学生一样同成长,在增长知识上下功夫,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在奋斗精神上下功夫!”

教师教书育人与课程思政是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的。”

“教育识传授,也是思想沟通。思政工作需融入教育教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公共外语团队的教师负责非英语专业的英语课程教学,他们在听完两天的课程思政报告后,发表了如下感想。

“听了领航学院聂永有老师讲授的《课程思政工作探索——立德树人,经国济民》后,我也深受启发。聂老师所阐述的以“四个统一”为指引,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为我们这些从事一线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明确的职业操守,使我们认识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对于“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的重要意义。”

“叶志明教授的讲座《课程,教材,教书,育人:学科或专业课程思政之内涵与实践》非常精彩,发人深思。叶教授从课程思政的内涵思考和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深入探讨了课程思政的必要性。这是相应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和教育部的号召,将教书育人落实到实处的一大举措。叶教授从自己的亲身体会强调,将思政课程拓展到课程思政,不是政治说教,而是通过老师的一言一行,铮铮教导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国家的栋梁。”


二外教研组负责英语系的第二外语课程教学,他们发表了如下感想。

“把课程思政和挑战性教学相结合,把德育与专业教学相结合,还有很多可以探索的方向,向各前辈老师学习!”

    “立德树人”是教师的授课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教师的任务。

德育与专业学习是大学教育的并行线。品德教育应该与专业素养相辅相成的发展,这种和谐统一的发展也是全面素质教育良性循环的体现。

作为公共基础课的老师,深觉在知识传递之外,价值引领在课堂组织中的重要作用,希望自己能在教学实践中真正做到“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听了叶志明教授的报告,课程思政的初心: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同向同行,协同效应。教师教书育人是做好课程思政的思想与行动的基础。课程思政是教师教书育人在课程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密不可分,课程思政可在外语教学中得到良好应用与实践,将课程思政引入外语课堂,通过探究中外语言与文化发展背景,可使学生重新认知本国文化,提升文化自觉与自信。


上一条:【分中心动态】环化学院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下一条:【环化学院】组织收看“领航课程思政 落实立德树人”课程思政专题报告的情况说明